重大突破!首都师范大学最新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发布时间:2020.03.24 浏览次数:

 近日,国际化学领域和材料领域顶级刊物《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2019年影响因子12.257)在线发表了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付红兵教授和吴义室副教授完成的题为《揭示内转换背后的单重态裂分行为》(Revealing the nature of singlet fission under the veil of internal conversion)的研究论文。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付红兵教授和吴义室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为第一单位。

付红兵,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师生导师,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3月入选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百人计划",200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结题均获评"特优"),2004和2014年先后两次以第三完成人身份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目前是基金委创新群体"新型光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和物化性能"的学术带头人,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申请了科技部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有机微纳晶态材料的可控制备和器件集成"。自然出版集团旗下杂志《Scientific Reports》编委,《物理化学学报》和《化学学报》杂志编委。在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和器件领域总共发表文章200余篇,包括Nature系列(2),JACS (12),Adv.Mater. (12), Angew. Chem. Int. Ed. (12),文章他引5100余次,并多次被美国化学会(ACS)、英国皇家化学会(RSC)等作为研究亮点报道。

 

吴义室,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副教授。长期从事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超快光诱导动力学研究。 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他引1300余次。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2), Angew. Chem. Int. Ed.(1), J. Phys. Chem.Lett.(2)等高影响力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工作多次被C&EN(化学与工程新闻)报道和J. Am. Chem. Soc.杂志选为亮点文章。

 

单重态激子裂分(SF)因其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最大转换效率的优点而备受关注。内转换(IC)作为激子裂分的主要竞争途径,是一个将激发态能量以热损耗形式衰减的过程。本工作首次阐明在异靛蓝类化合物中,激发态能量并非通过传统认为的内转换热损耗过程衰减,而是通过一个特殊的分子内激子裂分过程。在溶液态,多激子态(1TT)可以在超快的时间内近乎定量地形成。而在固体薄膜中,分子的有序堆积形式可使得多激子对发生高效分离,获得高达181%的三重态产率。本工作为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开发和器件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重大突破!首都师范大学最新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本工作获得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万人计划、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成像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等的资助,并借助化学系及北京市光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提供的平台开展研究。近年来,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在加强科研工作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着力于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开展具有原创性的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重大突破!首都师范大学最新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延伸阅读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54年,是首都师范大学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经过60余年的建设,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化学学科立足学科前沿,围绕国家战略和北京优先支持发展的材料和生物医学等交叉领域,形成了光电材料与物理化学、微纳传感与分析化学、功能配合物与合成化学三个优势学科方向。现有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两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三个北京市知识创新团队,拥有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和DNA损伤应答(与首都师大生科院共建)两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化学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进入C+类(前40-50%),处于同类高校化学学科的领先位置。化学系秉承"人才培养乃立系之本"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本科人才的培养。近几年师范生的就业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应化专业的就业签约率保持在80%以上,就业率均达到100%。